原標題:我發現了父母聊天記錄里的秘密!太驚人了!
來源:WeChat Moments(WechatMoments)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和父母面對面聊天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多的對話都發生在微信里。
在外求學、忙于工作,時間上的不對等以及代際之間共同話題的謎之錯位,更擺給我們一些略帶心酸的事實:你和父母的聊天也許并沒有想象中的多,一個月的消息記錄或許還趕不上某些群一天的刷屏。聊天的內容更是形成了固定「模塊」。
二十一世紀的上班族最缺乏的,除了錢,可能就是運動。電腦將我們牢牢焊定在一平米的結界內,想站起來?沒可能的,這一坐下去就是一整個工齡。
眼看偏頭痛、大象腿、僵尸背輕車熟路找上門來,我們也做了許多垂死掙扎,吃輕食套餐、辦健身卡,最后發現,花錢折騰的遠比不上老媽突如其來的靈魂拷問。
當你窩在沙發上,彈窗上幽幽顯現:別老躺著,周末多運動。當你堅持了三天的健身計劃在狂敲退堂鼓,她突然發來:最近的運動步數少了哦。當你點了一大盒炸雞準備下口,突然看到她發來一條鏈接:為什么說自律使你自由......
當我在微信聊天里搜索「運動」,老媽一個人貢獻了幾十條。知女莫若母啊。
金主系父母的回復或許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他們能一眼看出你字里行間以及表情包里的難言之隱。
他們不只出現在學生黨的微信里,哪怕你工作了幾年,在電話或者視頻里流露除丁點疲憊和低落,過不了幾分鐘他們中就會有一個發消息弱弱試探:你爸/媽問你是不是錢不夠用了。
他們一面叮囑你學會理財,不要給他們買這買那;一面讓你不要太節約,工作太累,營養一定跟上。
「錢還夠用嗎」是爸媽馳騁于民間心理學界的通行證。
文章鏈接是雞湯系父母的出場特效,他們灌你雞湯不分早晚,事業、家庭、成功學、心靈感悟……口味各異。見你久不回復,還會補充一句:「說得很有道理(那篇文章),有時間看一看」。
習慣年輕語態、小眾情懷的我們對這些內容自帶屏蔽門。粗暴忽視之下,我們避之不及的已經不是那些文章的價值,而是與父母溝通的耐心。
雞湯文中也有許多樸實價值觀,那里面有父母的人生閱歷和堅守的正義。分享給我們,不過是像小時候一樣,和你講起狼和羊的故事。
如果你想收集雞湯文素材,點開爸媽的聊天窗準沒錯。
說起父母的催婚本事,他們能從油燜大蝦扯到「總覺得桌上少個人」,從星際穿越扯到「一個人太空遨游不寂寞嗎」,從黑人表情包扯到「找對象可不能找這樣的,太黑」,總之,你盡管岔話題,扯不回來算我輸。
實在受不了單身且無時無刻不被提醒自己單身的滋味,不妨統計下父母在聊天中的催婚頻次,忍無可忍的時候拿出數據說話:媽,這是您今年第108 次催我找對象了。
話說回來,如果父母常和你念叨婚姻大事,那說明你有一定年紀了長大了。不像我,永遠18。
氣象系父母總是比你更了解你所在城市的天氣。他們或許在手機天氣里默默定制了你的城市,又或許每天七點半雷打不動守在電視機前看完了天氣預報全集。聽到某個熟悉的名字時,已經為你籌謀好了第二天的出行裝備。
和爸媽聊天氣,我能從一周天氣聊到未來15 天。
安全系父母有一顆相當敏感的心和極強的保護欲。在他們眼里,你就是個笨手笨腳的大孩子,恨不能用金剛罩罩著你。但孩子總歸要獨立生存,相隔兩地,所有的擔憂也只能化為頻繁的叮囑。
出門在外,讓你注意人身安全;飲食健康,讓你注意食品安全;哪怕下樓丟個垃圾,也要叮囑你好好走路,別蹦蹦跳跳。
如果「注意安全」是你和父母的聊天關鍵詞,不妨反省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干了太多傻事。
「下班了嗎」「吃飯沒」可能是我們和父母聊天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寥寥數語,設想你就在身邊,確認你沒有過得很辛苦。點到即止,也不繼續追問,擔心你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打卡系父母沒有太多膩歪的言語,一份克制的守候可能是他們給你最好的支持。
來源:視頻截圖
除去以上,我們的聊天記錄里或許還有愛和你傾訴家長里短的「吐槽系父母」,一言不合勸你考公務員的「勸退系父母」,時不時問你某個微信操作怎么用的「求知系父母」。
當然,也可能有個「蝌蚪系」的我,和爸爸聊天時,我問得最多的是「媽呢?」,和媽媽聊天時,我問得最多的是「爸爸回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