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市八年虧七年,股東套現13億:天業通聯,熟悉一切收割大法
作者| 常山
流程編輯| 小鯊魚
故事天天有,今天更特別。
天業通聯(002459.SZ)主營產品:盾構機、非公路自卸車、工程類起重運輸設備等。
公司于2010年8月10日上市,但這位仁兄從2011年到2017年半年報扣非凈利潤全為負數,上市8個年頭,扣非凈利潤累計虧損達11.57億元(截止2017年6月30日)。
今天風云君就帶各位來認識下這位虧損起來非常穩定的“連續虧損王”的故事。
一、扣非連虧7年
天業通聯扣非凈利潤連虧7個年頭,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從上市就開始虧。
穩定虧損的過程中,更是出現不少神奇、離奇的故事。比如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財務大洗澡洗禿嚕皮的故事:
天業通聯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當年凈利潤虧損3.39億元,虧損金額占營業收入的68%,本以為來個“財務大洗澡”后2013年能實現翻轉,結果卻是營業收入6.64億,凈利潤虧損4.35億,虧損金額占營業收入的65%。
這真正是噩耗來得太快像龍卷風。
2014年靠賣資產,在扣非凈利潤為-5943萬的情況下逆轉實現凈利潤1209萬元,暫且保住了中國上市公司這個“奉旨乞討”的不死之殼了。
燃鵝,2015年再次虧得一塌糊涂……營業收入3.22億,凈利潤虧損3.23億,營業收入都不能覆蓋虧損額了。
天業通聯的歷年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凈利潤變動見下方圖表:
這么能虧的上市公司,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它是怎么虧的吧?
來來來,各位俊男靚妹打個賞先,風云君帶你繼續看下文。
二、歷年虧損原因大盤點
風云君整理了歷年上市公司給出的巨額虧損原因。
2012年虧損原因:
1、銷售費用1.19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44%,系售后服務費及工資等增加所致。
2、財務費用4087.28萬元,同比增加374.60%,系銀行借款增加,導致利息支出相應增加所致。
3、資產減值損失8671.57萬元,同比增加306.90%,系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商譽減值增加所致。
4、罰款支出148.2萬元,違約金支出80.7萬元。
2013年虧損原因:
1、財務費用6897.7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76%,所得稅1131.7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0.50%。
2、資產減值損失,存貨跌價損失6468.86萬元,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1.47億元,資產減少損失2.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4%。
3、違約金支出919.42萬元;產品供貨延期及設備自身問題等給客戶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經與客戶協商公司同意給予客戶一定的經濟補償,增加營業外支出。
2015年虧損原因:
1、主打產品盾構機銷售量為0,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48%,但銷售費用逆勢增加達5005萬元,同比增加8%。
2、資產減值損失2.275億元,同比增加1900.19%,其中壞賬損失2430.53萬元,存貨跌價損失1.63億元,固定資產減值損失3424.95萬元。
3、違約金支出1406.80萬元,債務重組損失422.05萬元,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及其他187.19萬元。
每年的年報讀下來,感覺公司每次虧損都很有道理,義正辭嚴理直氣壯——對比之下,我們只能認為,那些盈利的上市公司一定都是干了什么十惡不赦、罪惡滔天的事情才盈利的。
這讓伶牙俐齒的風云君一時居然無法反駁。不過風云君倒是在這里很恰當地想到了郭德綱先生那句著名臺詞:你XX的嘴臉,頗有其他虧損公司一樣的神韻啊。
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天業通聯的虧損理(tao)由(lu),跟很多上市公司雷同,有抄襲嫌疑哦。
天業通聯的虧損主要在幾大方面:一是巨額資產減值,主要是股權投資減值和存貨跌價;二是不斷遞增的銷售費用;三是違約金和商譽。
資產減值是主要的虧損原因,風云君統計了天業通聯歷年資產減值情況,如下表格:
來源:根據上市公司公告整理
從上表不難看出,天業通聯的資產減值損失除2016年外,其他各年份額度都比較大,而且還接二連三玩幾把梭哈,把底褲差點虧沒了。
接下來,各位俊男靚女先打個賞,風云君驚堂木一響,我們繼續開講!
這一次,我們把天業通聯的每一次資產減值都拆解出來,看一看它的這些虧損原因到底是故意的,有意的,還是存心的呢?
三、浪漫意大利:離奇的海外投資
2013年的巨額虧損中原因是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音樂起)……
1
一年虧掉1.5億的蹊蹺并購
2012年6月29日,天業通聯發布公告稱,擬與意大利S.E.L.I.Societa’EsecuzioneLavoriIdrauliciS.P.A.(以下簡稱“SELI公司”)股東代表Grandori及官正學簽訂了《條款書》(以下簡稱“條款書”),公司擬以總投資額2000萬歐元取得SELI公司441,378股股份,占SELI公司增資后總股本的31.35%或32.36%,成為SELI公司第一大股東。
2017年12月14日風云君寫過一篇文章題為《“養殼人”系列| 多位倒爺現身中潤資源,283億驚天融資案狂割韭菜》,其中一個故事說的是中潤資源投資一家海外公司,結果喜當爹,成為第一大股東。
還是熟悉的配(tao)方(lu),還是熟悉的味(wan)道(fa)。
跟中潤資源被“套”方式一模一樣。天業通聯在受到意大利友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感動后,通過增資和股權受讓方式成為SELI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毫無疑問,這是要喜當爹了。
此筆投資是2000萬歐元獲得SELI 32.26%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對應當時1:7.7的匯率,2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54億元——沒有業績承諾的哦,虧了就得認賬。
雖說是有風險,但是總歸還是能玩一把。風云君覺得意大利的營商環境比較好,姑娘也比較熱情奔放嘛。
跟中潤資源一樣,在喜當爹不久,就“巧遇”了國外子公司巨虧。不同的是中潤資源當了好幾年的“爹”,天業通聯這個“爹”當得比較虧,僅僅當了1年:2012年9月成為SELI的第一大股東,2013年9月就玩完了。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位“喜當爹”應該對自己喜當爹的事實也認識得很清楚:就在成為第一大股東的2012年,天業通聯就宣告對SELI的長期股權投資虧損人民幣488.03萬元。
簡要看下SELI的財務數據:
(((19)))
各位,看這份報表不需要專業知識,風云君老家村口開小賣部的文盲八嬸應該也能看明白:這公司危險哪我的崽兒,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92.52%,而且凈利潤虧損幅度也比較大,占當期凈資產(母公司股東權益)的80.55%,這要來年稍微再虧損點就資不抵債了。
這哪是長期股權投資啊,分明紅旗招展興高采烈歡聲笑語睜著兩大眼珠子往火坑里跳啊!
果然,2013年9月26日晚間,天業通聯發布公告稱,因SELI公司財務狀況惡化,不能支付到期債務,該公司已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預計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1.47億元。
于是,2013年天業通聯在存貨跌價準備大增50%的同時,又增加了1.47億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
還有一個小情況值得補充一下,以展示天業通聯當初的這筆投資是多么英明偉大(如果這筆投資確實是投資的話):因SELI存在業務合作,天業通聯的2013年報應收賬款中有855.11萬是SELI欠的,這都破產重組了,能收回來的概率顯然很低了。
這前后僅僅就1年時間,1.5億就這樣玩完了。雖然跟風云君沒有1毛錢關系,但,還是替天業通聯有點心痛,畢竟1.5億真金白銀,放哪都好大一坨。
這要用來點風云君的鐘,至少能包3年,所有姿勢都可以玩好幾遍。
2
1500元轉讓的燙手山芋
顯然,天業通聯也許真的對地中海姑娘的熱情如火欲罷不能:其對投資意大利企業有著莫名的偏好。
2012年12月3日天業通聯董事會通過受讓意大利Eden公司51%的股權,轉讓價格為45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708萬元(1歐元對人民幣8.24元)。
該公司2012年虧損277.83萬元,2013年繼續虧損562.29萬元,截止2014年12月25日,凈利潤再次虧損174.65萬元,同期還發生了855.31萬元的商譽減值。
于是2014年12月25日,天業通聯將Eden公司51%的股權以人民幣1500元轉讓。僅股權投資就虧損2000萬元。
看來當第一大股東或控股股東確實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而天業通聯掉的坑,還遠不止這一個。
四、群雄薈萃還是蘿卜開會?
風云君此前曾分析過邦訊技術——《群英薈萃還是蘿卜開會?邦訊技術并購戰術買回一堆“虧損王”,巨額應收苦撐市值》,其中提到它拖了一大群虧損子公司。
天業通聯與邦訊技術可謂難兄難弟,不分伯仲。
來源:根據上市公司公告整理
各位注意看哦,從上表,能夠找到盈利的就一家公司——通瑪科國際有限公司,還是就2017年半年報的一次盈利,其他十多家公司基本都是虧損。
上文提到投資海外公司虧損,再來說說投資國內公司也虧損的故事。
1
銀億礦業:連虧4年,砍倉出局
2011年9月9日,天業通聯發布公告稱,擬以1.35億元受讓并增資敖漢銀億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億礦業”),完成后將持有銀億礦業75%的股權。
銀億礦業的三位股東金獻東、金曉泉和管桂林承諾:銀億礦業2011年經審計后的稅后利潤金額不低于人民幣2000萬元——實際情況是2011年度銀億礦業凈利潤只有735.14萬元。
幸好還有業績補償承諾,于是2012年天業通聯獲得了前述三位個人股東的業績補償1264.86萬元。
不過,各位不要高興太早哦,業績承諾只針對2011年,2012年以后可是不管了哦。
于是,同樣的故事再次肆無忌憚、酣暢淋漓地發生在銀億礦業上:
(((24)))
來來來,風云君再次請出老家小賣部董事長兼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的文盲八嬸,請八嬸為各位計算一下下天業通聯玩銀億礦業虧了多少錢:2012-2014年凈利潤虧損總額,加在建工程減值損失對應75%股權即9996.20萬元,小小玩一把都能虧上億元。
好,掌聲歡送八嬸回店,我們繼續拆解。
天業通聯這虧得叫一個稀里糊涂、稀里嘩啦、跑肚拉稀啊,最后只好選擇割肉止損離場。2014年12月12日將銀億礦業60%股權進行轉讓,對價6708萬元,剩余15%股權評估價為1677萬元。
3年虧了1億的公司還能賣這個價,風云君真心替天業通聯的專業能力和目光如炬感到高興。
2
虧損的子公司們
風云君斗膽想象下,一大群子公司參加上市公司的年會——據說每年還有表彰大會。
(((26)))
當然,各位別單純地認為賣了虧損子公司就沒事了,上市公司照樣虧得連紙尿片都不剩。
我們繼續下文。
五、存貨跌價損失與銷售費用
風雨后除了彩虹,還有可能是天雷滾滾。
本以為躲過2012的明槍,趟過2013的暗雷,會迎來大逆轉、業績大爆發,可是勉強度過2014年,2015年的天業通聯再次驚雷。
具體故事是這樣的。
2015年天業通聯的主營產品盾構機的銷售量是0。沒錯!0記錄!
既然是0銷售量,但是原材料已經買了,零部件供應商也發貨了,而且還生產出了成品。
那怎么辦?
只能算滯銷,記存貨跌價損失咧。
于是,大筆一揮,1.63億的存貨跌價損失就沒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天業通聯的這個當期銷售記錄是0的盾構機在2015年還獲得了河北省科技廳的科技進步二等獎,見下方截圖:
好!那問題來了。既然主營產品當期銷售量是0,那么,與營業收入、銷售收入密切相關的銷售費用同比應該減少吧?
錯!銷售費用,同比還增加了8%,達到5005.25萬元!
風云君認真分析后發現,對天業通聯的這個銷售費用頗為不解。
抖下書袋:
由此,我們至少清楚銷售費用是伴隨銷售業務所產生的,有銷售業務產生,就意味著有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那么,反過來,銷售業務沒有發生,銷售費用也不應該發生,至少同比應該減少。
天業通聯2014年營業收入是6.30億元,2015年3.22億元,同比減少48.87%。而2014年盾構機的銷售收入是3.55億元,2015年該項銷售收入為0,可以簡單理解為,2015年同比減少的營業收入正是2014年盾構機的銷售收入3.55億元。
比較銷售費用,2014年是4628.83萬元,2015年是5005.25萬元。
銷售收入減少一半,但是,銷售費用卻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為了確定天業通聯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即銷售費用率,比較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的幾家上市公司,見下方圖表:
數據來源:各大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整理
從上方圖表可清晰看出,同行業中的其他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基本控制在5%-10%之間,而天業通聯的銷售費用率絕大部分時間是大幅高于同行業的其他上市公司,長期處于10%-15%區間。
這其中反映出什么情況?這次咱就不請文盲八嬸出馬了,請做過銷售或在經營崗位的小伙伴們幫忙回答。
另外,風云君好奇又分析了以上幾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費用率,見下方截圖:
跟銷售費用率相似,包括三一重工等在內的5家上市公司管理費用率非常接近,而天業通聯的管理費用率明顯長期偏高,長期處于15%-20%區間。
銷售費用率與管理費用率相加,占比達25%-35%,如此高的費用率也就直接侵蝕了上市公司利潤,至少是上市公司扣非凈利潤長期虧損的原因之一。
扣非凈利潤連虧7年,而且還這么高的費用支出,那么,這些年上市公司是怎么扛過來的?
我們看下文。
六、巨額套現何時了?
人類之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上市公司和散戶之間,也不會玩無緣無故的套路。
人類的情感很難分析,所以以分析人類情感為職業的人都成了文學家、藝術家、心理醫生。
上市公司的套路都很好分析,所以以分析上市套路為主的人只能成為會計師、研究員,和市值風云(APP&微信公眾號)這種苦逼的團隊。
簡單是原因是,無論是誰來分析,上市公司玩套路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錢。
實施的方法基本也只有兩個:掏空,和減持。
1
定增盛宴
天業通聯2014年2月2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1.6639億股股份,發行價6.0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0億元,用于償還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補充完繼續虧。
在這里,風云君必須得拍下幾位大老板的馬屁,從股價走勢看,停牌時間和停牌位置掐得那是非常準,算得上是在“歷史大底”位置停牌,復牌后就直接以停牌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確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價格。
停牌前20個交易日股價的90%,即6.01元/股,比天業通聯的歷史大底5.10元/股,僅僅高了17.84%。
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對象為深圳市華建盈富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建盈富”)、中鐵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信托”)、國泰君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其于2014年2月24日與公司簽訂《非公開發行股票認購協議書》(以下簡稱“認購協議”)。
三家機構投資者持股數分別是華建盈富1.4143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36.39%;中鐵信托831.95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14%;國泰君安1663.89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4.28%。限售期均為3年。
此次非公開發行還導致控股股東及實控人變更。
非公開發行前,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朱新生及胡志軍合計持有4819.70萬股,持股比例合計為21.68%。按照發行上限1.6639億股測算,發行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華建盈富,持股1.4143億股,占比36.39%;天業通聯的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何志平,其此前通過華建興業及華建盈富間接合計持股1.7283萬股,持股比例合計為44.47%。
2014年11月5日該非公開發行方案獲得通過。
2014年12月18日該非公開發行股份上市。
2017年12月19日非公開發行的股份1.6639億股解禁。
截至2018年1月11日,天業通聯的收盤價是11.77元/股,較此前的定增價6.01元/股,溢價95.84%,3年時間翻了將近1倍,簡單平均年化收益率達30%。當年參與定增的三家機構投資者10億變20億。
2017年12月27日-2018年1月9日,累計發生17筆大宗交易,交易股份1423萬股,成交金額1.95億元。因未有公告,暫時不能確定是否是定增的機構減持(因2家機構持股比例低于5%無須發公告)。
2
虧損11億,套現13億
再來看下天業通聯重要股東的減持記錄。
現任實控人何志平何老板旗下另外一家公司華建興業,在2016年7月到11月累計減持3140萬股,成功套現5.3億元,減持均價16.88元/股。
華建興業此前在2013年8-9月,通過大宗交易買入成本6.06元/股,平均每股小賺10塊錢。
盡管天業通聯連年虧損,但是原控股股東之一的朱新生在2015-2016年通過減持1500多萬股,套現超2億元。
就連上市公司董秘徐波在2014-2015年套現900多萬;上市公司副總經理王金祥套現2600多萬元;上市公司董事黃義成2015年套現600多萬。
法人股股東,股東新疆潤拓股權投資有限合伙企業累計減持2102.75萬股,套現超2.3億元;新疆嫻遐投資管理有限合伙企業累計減持2387.72萬股,套現超2.25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自上市以來各大股東、高管減持天業通聯累計套現金額超過13.30億元,略高于文章開頭所提到天業通聯的扣非凈利潤11.57億元的虧損額度。
一邊巨額虧損,一邊巨額套現。
上市公司賺錢是真難啊,但是上市公司老板們賺錢是真容易啊!
七、尾聲
看著定增機構手上未派完的籌碼,相信幾位老板們的聯合收割機,此時還奔跑在“上市就可發財”的康莊大道上。
各位韭菜,請您側耳聽,那轟隆隆的聲音,是死神在收割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