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感八人組》完結篇:誠意滿滿的兩個小時
注意:本文有劇透如果一部作品注明了“獻給粉絲們”字樣,基本可以被稱為“粉絲電影”了。和所有的粉絲電影一樣,深究故事是否精彩、邏輯是否順暢、反派角色是否死得其所等等,都是相對無意義的,換句話說故事胡編亂造、邏輯一團糟、反派辮子隨便翹掉,等等都不影響電影本身的口碑。
對于在全球擁有一大批真情實感粉絲的《超感八人組》長達兩小時的完結篇而言,它就是“粉絲電影”的代表,能夠忍著心痛看完這一部的觀眾大多已經不在乎故事的完整性和情節的精彩程度了,邏輯上說不過去的地方已經被夜幕中埃菲爾鐵塔上平視煙花的美妙場景沖得煙消云散,反派隨隨便便死掉換來了片尾帶有標志性《超感八人組》的群戲場景,如果代價是把這個場景剪掉,在許多人看來反派還不如突如其來地掛掉。
粉絲電影的第一要義就是不讓粉絲哭泣,滿足粉絲對角色的愛意,既然無法避免要說farewell,大家開心一點多好。
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出品平臺網飛(Netflix)在劇集制作策略和市場方向上做出調整之后,像《超感八人組》這樣單集成本已經超過HBO燒錢大戲《權力的游戲》,但市場反饋上卻略遜一籌的科幻劇集,似乎無法避免資本的鍘刀。
最近上線的完結篇,其實是粉絲和出品方斗爭的結果,它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勝利。斗爭的存在,讓大結局質量上存在的各種瑕疵看上去無關緊要。
這些作品大多拘泥于商業電影制作的規范,服務觀眾需求的特征不亞于《超感八人組》完結篇所呈現出的特質,有臉有肉有概念,打斗和談情交叉竄換節奏,形式上中規中矩、內容上漏洞百出,思想深度上有高下之分,像《湮滅》這樣好說歹說在結尾還啟發觀眾思考“我還是不是原來的我”這樣哲學性的問題,像《碳變》這樣和國產網絡重生類爽文一樣的作品,真的是隨便看看就完了。
《超感八人組》大結局十分倉促,副線被刪得七零八落,主線故事勉強展示過程和結果。為了盡量保證原汁原味,還不得不保留劇集特有的那種帶有東方神秘主義的人物特寫和剪輯效果,以及那種狂歡式的群戲。
這些場景的出現壓縮了敘事空間,加上許多沒有什么意義且完全不精彩的打斗槍戰場景,倉促地披露反派長生不老的陰謀、倉促地安排反派死亡之后,升華主題竟然是婚禮上兩段連續的、超長的世界觀和愛情觀演講。為了調動鏡頭甚至不得不在人物左右臉之間做切換,即便結局有《超感八人組》特色超長狂歡場景,過程中瑕疵也無法被掩蓋——除非是那些奔著這些場景來的觀眾,如果有的話。
《超感八人組》自始至終都在強調感性和感知的作用,這是啟蒙運動之后逐漸被矮化的兩個詞匯,情感豐富被視為軟弱和愚昧的同義詞,同理心變得稀有,影視劇將強人的形象與刀子一樣犀利的言辭、有棱有角的著裝、殺死人的眼神結合起來,只有任人踐踏、需要他人扶助的弱者才多情、容易心動。《超感八人組》努力證明感性和感知的力量,更加豐富的感受能夠拓展人認知的邊界,幫助人獲得友情、愛情,以及無限的力量感,并幫助人這種社會動物戰勝對未知的恐懼和無數困難。
這部因為資金問題呈現出高開低走的科幻劇集開放地討論了情感關系模式、性取向、種族、性別等諸多問題,表現手法充滿了探索性和創造力,黯然落幕多少令人心生遺憾,但它曾經的輝煌足以像大結局中鐵塔上綻放的花火,照亮無數需要啟迪的心房。